一车车垃圾经过一道道工序被粉碎、分离、蒸煮、提纯,然后变身天然气、工业油脂。在东莞麻涌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每天有300多吨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5月13日,东莞召开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暨创建国家“无废城市”动员会,坚持全市“一盘棋”,系统谋划从试点到全面建设,全域全方位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 当前,东莞敲定《东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设置9大类共48项工作任务,以解决当前最突出的固体废物问题为切入口,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落实。加快建立政府统筹、市场运行、政企联动的收运处置运行和管理体系,共同推动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创新发展,打造绿色示范高地 围观“巨型垃圾坑”的家长和孩子们 “知道眼前坑里有多少垃圾吗?将近1.5万吨!大家闻到有什么味道吗?”市民环保开放日,在麻涌镇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宣教员豆豆老师向前来探秘的小学生们发问。这个每天处理海量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和工业固废的“垃圾岛”,水清植绿,鸟语花香,孩子们在花园式厂区内嬉戏…… 新增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实施存量垃圾清理整治,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垃圾围城”成历史,“变废为宝”正当时。这是东莞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无废城市”发展新格局的生动写照。 “无废城市”是不是没有废物与垃圾的城市? “当然不是。”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表示,“无废城市”并不是指没有废物的城市,也并非杜绝垃圾的产生,而是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有效利用固废、降低固废产生、解决历史堆存固废,保证良性循环。“无废城市”建设是创新生活和生产发展模式,将“能源利用最优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 当前,东莞站上“双万”新起点。但东莞治污任务重、难度大,主要体现在“四多一高”:一是人多,常住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近4300人,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深圳,排第二。二是企业多,据2017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计,东莞工业污染源企业数多达10万个,另有36万个经营场所,150万个市场主体。三是河涌多,全市共有716条河涌,河网纵横交错,水体相互影响。四是车辆多,东莞市车辆保有量超过375万辆,仅次于深圳,位居广东省第二。“一高”是指开发强度高,目前东莞市土地开发强度已逼近50%的生态极限。 建设国家“无废城市”是推动东莞城市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也是东莞融入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入选的珠三角9个城市中,东莞坐拥经济市场活跃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固体废物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取得积极成效,依托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实现以“新增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为标志的重大突破,为建设国家“无废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海心沙环保热电厂投产运营,对于东莞则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使东莞实现了新增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此前东莞每天约有上千吨生活垃圾得不到焚烧,只能埋入地下。这座厂处理规模达2250吨/天,一半产能用来烧陈腐垃圾,把过去的存量填埋场垃圾挖出来烧掉,把宝贵的土地释放出来。”海心沙环保热电厂负责人、广东welcometo欢迎光临88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海鹏如是说。 创建“无废城市”,可以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其中,环境效益,减轻产品在生产和消费中的环境负面影响,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社会效益,优化生活环境,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条,节约能源和资源,激发创新驱动活力,将线性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 “东莞制造业发达,城市生活水平高,生活垃圾热值较高,一吨生活垃圾可发电达到500千瓦时。”豆豆老师说。麻涌热电厂运行4年,不仅破解了周边水乡“垃圾围城”的困扰,还实现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可满足30万城镇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而海心沙热电厂年发电量则超过5亿千瓦时。 过去一年,东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29.07万吨,综合利用量为665.56万吨、处置量为56.08万吨,综合利用率约为91.29%、利用处置率为98.98%,主要利用方式为再生资源回收和建材制造,综合利用量最大的前3种固体废物为粉煤灰、其他废物、炉渣。 实践证明,创建“无废城市”,围绕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建设麻涌环保热电厂项目、麻涌餐厨垃圾处理厂项目、welcometo欢迎光临888集团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海心沙绿色工业服务项目、海心沙环保热电厂项目等绿色示范高地,不仅可以破解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难题,还可以打通固废安全处置、资源化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了固废产业新生态,突出物质循环、项目协同、产业联动,促进绿色经济加速壮大,支撑起现代产业新格局。 聚焦问题,综合施策成效渐显 “无废”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无废”成果正惠及百姓、助力发展。 今年,东莞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对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经济大市、人口大市、产业大市,东莞市每年有近4000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需要得到安全处置,固体废物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问题凸显。围绕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医疗、污泥、再生资源和信息化建设等8个领域,东莞聚焦关键问题,整合34项重点建设项目,涉及资金约106.7亿元。其中,市财政资金约0.6亿元、镇财政资金约14.7亿元、社会资金约91.4亿元。建设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原则,大规模治污除废的投入主要采用市场化运作。 对于东莞市来说,25项必选指标中,18项通过努力可以提前或者超额完成,如生活垃圾清运量、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等;其余7项指标如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下降幅度等,虽然完成难度相对较大,但通过各部门、各镇街(园区)齐心协力,落实有力措施,相信2025年可以全部达到标准。 聚焦问题,综合施策,各部门闻令而动,以建设国家“无废城市”为抓手,加快补齐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 目前,全市产废企业超6万家,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约730万吨/年、平均2万吨/天,面临着工业企业数多、固废产生数量大、监管力度不够大等问题,违规处置时有发生,推进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十分迫切。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进全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已接入47782家产废企业申报数据、1543家重点涉废单位信息化监控出入库数据、5068个现场重点点位视频监控及34辆涉医疗废物重点监管运输车辆车载设备数据。 市住建局围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垃圾源头管控,推出一套“组合拳”。今年以来,全市新开工绿色建筑面积844.33万平方米,新开工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98.31%,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64.15%。市交通运输局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废弃机油处置、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的监管。今年1月-8月,共检查经营范围含“危险废物”的运输企业31家,重点检查企业经营资质、车辆档案、运单信息等内容,并督促运输企业严格落实危废转移联单制度,发现隐患114个,已整改113个。从源头堵住污染物排放漏洞。 市工信局认真做好传统行业升级改造、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清洁生产、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设立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实施升级改造;设立绿色制造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项目。通过推动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废弃物,降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 市商务局积极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与再生资源回收网“两网融合”,按照“网格管理、属地负责、协同联动、闭环监管”的原则,常态化持续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安全整治,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监管长效机制。
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处理及秸秆资源化利用。截至8月,在全市各农药经营门店(企业)、部分生产基地等建立回收点217个,已回收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1.5吨,100%得到无害化处置。市邮政管理局引导邮政快递企业,深入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促进行业发展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在有效节约封装设备成本的同时,减掉人工缝纫封口环节,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智汇体系,引领无废城市新风尚 海心沙岛上,一座座环保设施正在作业,通过科学处置方式,将各种垃圾“变废为宝”。
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总投资50多亿元,是全国首批50个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之一,也是广东省第一个、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它的建设运营,对东莞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创建“无废城市”,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每年可处置197万吨固体废物。其中,可处理危险废物26大类258小类共29.83万吨/年。危废处理能力相当于东莞市当前危废产生量的50%,配合东莞已有的危废处理设施,基本满足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需求,有效降低产废企业将危废外运出市处置的安全风险和运输成本,进一步夯实了“无废城市”建设基石。 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五大类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处置和精细化管理,东莞加快形成“东莞智汇、城市无废”的新模式。着力推动打造“智汇”应用体系,深度赋能现场执法和规范化管理,推动固体废物管理“智慧治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方面,强化产废单位(企业)信息采集,实现入库数据全覆盖。通过整合智能计量设备、视频监控、定位系统、二维码标签、手持终端和GIS等设备、技术,实现所有危废经营单位、医废处置单位及运输车辆,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单位、暂存单位,污泥产生、处置单位以及年产10吨以上危险废物产废企业、年产100吨以上一般工业固废产废企业的“产、运、处”过程信息采集全覆盖。 另一方面,强化数据预警分析,实现精准监管全时域。借助智能预警分析、AI人工智能识别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出入库异常、危废超期贮存、逾期申报等风险和异常的实时预警,实现全时域精准化监管,并通过指挥调度体系及时处置预警情况,真正做到“人工监管”向“智能监管”、“事后执法”向“事前预防”、“人海战术”向“精准防控”的转变。 与此同时,强化系统功能应用,实现规范管理全闭环。“管理系统”融合便利的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功能,企业可自主开展规范化管理评估,及完成固废出入库智能登记,有效提升企业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生态环境部门可通过系统实时掌握企业规范化管理落实情况、开展远程视频巡检、记录异常情况并跟踪整改结果等,实现考核异常闭环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固废环境监管机制。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多元协作。当前,东莞以建设国家“无废城市”为抓手,加快补齐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支流、内河涌、小微水体等黑臭水体,提升治污设施效能。进一步巩固并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聚焦臭氧污染治理难题,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并举,突出科学精准管控,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开展近岸海域、河湖岸线污染治理,通过完善沿江沿河景观、改造提升公共开放空间等,打造优质滨水空间,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力争到2025年年底,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无废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